一、泥林的植被种类
乾安泥林地质公园植被特点为草甸草原,目前的植被类型主要包括虎尾草群落、白刺群落、芦苇群落、黄颖莎草-苔草群落、角碱蓬群落、芨芨草-角碱蓬群落和农作物等。
虎尾草群落 在泥林附近的二级阶地上,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和破坏,形成了该植物群落。该群落的优势植物种是虎尾草,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植株较小,一般高度仅为10~15cm,但往往盖度较大,可达60%~70%,并伴生有许多杂草,如蒲公英、苣荬菜等。群落中往往也混生有少量的草甸草原植物,如羊草、狼尾草和猪毛菜等。
白刺群落 该植物群落仅分布在狼牙坝被切割的土柱上,是泥林典型的植物群落。由于泥林干旱且土壤又呈碱性,因此植物种类十分贫乏,只是零散地生长在土柱上。本群落的特征植物种为蒺藜科的白刺,属旱生肉质叶矮灌木,其根系非常发达,一般均长达数米。这种植物是从土柱裂隙的深处吸收水分,是盐渍化土壤的指示植物,也是盐生荒漠的典型旱生植物种。
芦苇群落 该植物群落系分布在大布苏湖区东北部的芦苇沼泽,是湖区面积较大的沼泽植物群落。该群落中的芦苇为单优势种,植株高大,并伴生有少量的香蒲和水葱等湿地植物种类。由于该植物群落生长繁茂,是许多鸟类的隐蔽场所和繁殖栖息地。
黄颖莎草-苔草群落 该植物群落主要分布湖区的西北部一级阶地潜水出露地段,其面积较大,也属沼泽植物群落。由于该植物群落所在地的地表常年积水,雨季积水深度可达10cm以上,地表过湿、土壤长期处于嫌气条件,植物残体在土壤中难以分解,逐渐形成泥炭和泥炭土,泥炭层的厚度为0.3~1.0m左右。泥炭上部生长莎草科沼泽植物,主要以黄颖莎草和苔草为优势种。在局部小积水洼地中,有水生植物毛莨。沼泽植物的果实与种籽是各种鸟类掠食的对象,本群落是各种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角碱蓬群落 该植物群落系分布在湖边芦苇沼泽的外缘或地表季节性积水、盐渍化程度严重的滩地上,是湖区面积最大的植物群落。雨季地表泥泞不能通行,干季地表有白色碱斑,pH值一般在9以上,呈强碱性。因此,植物种类简单,以肉质旱生的角碱蓬为单优势种。植被的盖度为30%~40%。群落中常伴有少数耐盐碱植物,如碱地风毛菊、糙隐子草和隐花草等。
芨芨草-角碱蓬群落 该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湖区的西北部一级阶地地势稍高地段,位于角碱蓬群落的外缘。该处盐碱化程度较角碱蓬群落为轻,面积较小。地表常有团块状土丘微地貌,土丘上稀疏地生长有角碱蓬,土丘间为大片的灰黄色碱斑,其上生长有喜盐植物芨芨草,植被总盖度小于30%。芨芨草为禾本科密丛型植物,植株高大,高度可达1~1.5m,草丛的直径约40~60cm。其中还散生有少数的耐盐植物猪毛菜、糙隐子草和隐花草等。
二、泥林的土壤特点
大布苏湖盆周围地区的成土母质主要是垂直节理发育的层状黄土状亚砂土及粉细砂,黄土状亚砂土的化学成份富含碳酸钙。大布苏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包括盐碱土、草甸土、沼泽土、风沙土、黑钙土和栗钙土等。湖区基本没有农业活动,耕地主要在湖区周边居民点附近。土壤的耕层浅,含有机质低,沙性大,土壤呈碱性,石灰反应强烈。